蔬果
首页  〉觀賞與創作

觀賞與創作

觀賞與創作是兩回事。
先不提其間的層次問題,例如很多讀者寫不出一篇自己的文章。對我而言,其中的動機和影響是不一樣的。看情緒低落的現實主義文章,就是把自己倒空了的過程,這樣的現實從來不喧嘩,永遠切割最冷的部分,看完之後沒有力氣,提不起來筆,滿腦袋哲學。看情緒激烈的浪漫主義文章,想象力就會被火花點燃,熱的,不拿筆就被燒得心裏瘙癢。同理,看沒有感情的現實是為了平靜內心,看過分超脫的浪漫幻想是為了激發靈感。
相反,寫現實主義文章,我還沒試過寫小說,估計最後寫出來也依然是浪漫主義,於我而言現實主義就是雜文。一定是因為情緒都滿到水杯邊緣以上了,杯口掛出一個圓潤的弧度,我要倒掉一半,重新填裝,這個過程很快,我不會琢磨用詞,琢磨修辭,琢磨傷感唯美的句子。寫浪漫主義小說,一定是越寫越滿,很慢的,向我這個杯子裏裝水,一點點填到溢出來,外溢的部分就成為我那些濫情的文章,寫完之後文章裏都塞滿了,你基本上找不出重點來。
寫作是一個遺忘的契機,閱讀是一種回憶的方式。
我是很喜歡分析各種東西的,大部分分析都是奇思妙想,有時候會在寫著寫著的時候突然開竅,就是“我一直都知道,但現在它突然有了名字”的過程。其實我所有的知識儲備並不夠,很多時候是近期學到什麽了,就把這個套一個分析出來。或者分析完了,很久之後發現書裏有更精辟的描述。
我從前分析自己的寫作,現在其實偶爾也會。只不過認清了,我到底是很遜色的,不願意學習什麽技巧,總抱著傲慢的心理,虔誠地只做欣賞。我特別喜歡翻自己的文章,很多之前想到過的東西,現在看看還挺好玩的。看自己的文字,是有那種思想、措辭一步步豐盈的感覺的,成熟的跡象很明顯,不過一有情緒波動我寫東西就偏激,偏偏情緒波動時最愛寫小作文。
我就偶爾會看著文字通感。通感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。(插入:一般翻譯文字我都很難通感,因為作者到譯者間情感色彩已經被磨成專業素養了,也即那些特殊的詞語用法和微妙的語言現象無法知其精妙。)就,我小學時候寫的東西,很像奶油,還是被曬過的奶油,甜膩膩的,矯揉造作。上初中第一二年寫,稍微好一點,依然非常自我本位,但不那麽討人嫌,可愛多了,像冰激淩,沒有餡,又冰又甜。自某一個時間點起,我就開始寫非常冷的文字,冷而鋒利,缺乏同理心,對人世冷嘲熱諷。同時衍生出另一個極端:二十八層原料的法式甜點,全憑文字性博眼球。後來寫作就變成一件非常累人的事。再後來我就發展出這種既像寫文章又像口語的寫作模式,不投以感情,然而依然有笑臉,很淡地把感情均攤,大家都舒服。
或許我們正邁入一個議論文社會。

推薦